童年的空缺,为何在婚外情中试图填补?
发布时间:2025-10-13 10:42:22

  在成人的世界里,婚外情常被看作是背叛与冲动的结果。

 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许多婚外情并非单纯的道德失衡,而是深层情感需求未被满足的延伸

  那些看似理性的成年人,可能在潜意识中,仍在寻找童年时未得到的爱、关注与认可。

  这种行为虽表面是情感越界,实质上却是一场关于“被看见”与“被爱”的心理补偿

  理解这一点,不是为了纵容错误,而是帮助人们觉察情感缺口,学会在婚姻内外,重新建构健康的爱与亲密。

0017.jpg

  一、童年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,如何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

 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指出:“被看见,是人成长的第一份安全感。”

 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缺乏父母的关注、情感回应或安全依附,他可能在潜意识中形成这样几种心理模式:

  “我必须努力,才值得被爱”

  ——成年后在关系中不断讨好、取悦,希望通过付出换取被重视。

  “我不配得到爱”

  ——害怕依赖、抗拒亲密,即使被爱也不敢全然接受。

  “我只有在别人眼中存在,才有价值”

  ——不断寻求外界认可,哪怕冒险去维系不该存在的关系。

  这些心理印记,往往在婚姻中被激活。当伴侣忽略、冷漠或情感沟通失衡时,童年那份“被忽视的痛”又会重新浮现,婚外情便成为他们无意识中的情感出口

  二、为何未被满足的童年需求,会在婚外情中爆发

  “被理解”的渴望被重新点燃

  婚外关系中的第三者,往往以倾听、理解和情感共鸣出现,满足了当事人长期被压抑的心理需求。

  这种“终于有人懂我”的感觉,实际上是童年未被满足的情感得到了暂时的抚慰。

  “被肯定”的感觉带来心理高峰

  如果一个人从小被否定、被比较,他在婚外关系中可能通过被赞美、被需要来获得价值感。

  这不是单纯的爱情冲动,而是一种深层的自我价值补偿。

  “被依赖”的错觉唤起了掌控感

 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人,往往渴望在关系中掌控局面。

  婚外情中那种“我被需要、我能掌控”的感觉,正好弥补了过去的无力感。

  三、婚外情并不能真正疗愈童年的伤

  虽然婚外情在情感层面似乎提供了“慰藉”,但心理补偿从来都是短暂的。

  因为外部的爱永远无法真正填补内在的缺失——那份空洞源于内心,而非他人。

  一旦关系暴露、现实介入,那种“被理解、被需要”的幻象会迅速破裂,留下的往往是更深的自责与失落。

  婚外情不是疗愈,而是延迟疗愈。

  真正的成长,始于一个人愿意直面自己的情感缺口。

  四、如何用正向方式修复童年的“情感空洞”

  觉察:看见内心的“那个孩子”

  问问自己:我在婚外情中究竟想得到什么?

  是温柔、被理解、还是被看见?

  当你能辨识出这份渴望的源头,才能真正走向自我疗愈。

  沟通:重建婚姻中的情感连接

  许多夫妻在婚姻中疏离,不是因为爱消失,而是情感通道堵塞。

  通过心理咨询、婚姻沟通训练等方式,学会表达脆弱、倾听对方,能重新建立情感的安全感。

  自我接纳:不再从他人身上寻找价值感

  治愈童年的最好方式,是重新学会爱自己。

  当你明白自己的价值不依赖他人赞许,就不会用婚外情来填补空白。

  专业帮助:用心理疗愈代替情感逃避

  心理咨询能帮助人理解自己的依附模式,修复被忽略的情感创伤,逐步建立稳定而健康的关系模式。

  五、从“寻找爱”到“创造爱”:成长的转折点

  真正的幸福,不是从他人那里得到爱,而是学会在关系中创造爱

  婚外情所代表的,不是爱情的胜利,而是内心空洞的信号。

  当一个人学会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,用成熟、坦诚的方式与伴侣沟通,婚姻才能成为共同成长的温床,而非孤独逃避的牢笼。

 

  那些在婚外情中“寻找爱”的人,其实都是在寻找童年未得到的温暖。

  他们不是坏人,而是受伤的孩子,用错误的方式呼喊。

  真正的疗愈,不在婚外,而在内心。

  当你敢于拥抱自己的脆弱,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你就会发现——

  爱从来不在别处,而在你重新学会温柔对待自己的那一刻。